作者 庞大明
――摘自《武式太极拳阐秘》
一般理解练劲就是指单纯练力气、力量,这种力气、力量在太极拳中称为拙力。拙力为笨劲、外劲,用力则显力,不用力则甚轻浮。而太极拳练劲就是指练巧劲,巧劲就是内劲。内劲具有弹性,如棉里裹铁,分量极沉,又绵绵不断,变化灵活。在应用中具有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之功能。
太极拳练到高深功夫时,着重的是意或劲而不是力。这种劲是太极拳爱好者步入太极拳神宫的唯一阶梯,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劲,才能真正领悟太极拳的奥妙,而这种劲是在太极拳练到松、柔、圆、活阶段,运用太极拳特有的推手技法将不同的太极拳劲路逐一练出,反而,再将这些劲路植入太极拳套路练习中,使得这些太极拳劲逐步装到身上,习惯成自然。当这些太极拳劲路装到身上后,就可以学习太极拳散手。
一、 沾粘劲
沾粘劲应该分为沾劲和粘劲两种劲。沾劲主进不丢。就是与人接手,对方力小要走化时,我要跟进而又不能丢谓之沾。粘劲主退为不顶。就是与人接手,对方力大,我要引对方的力走化而又不能硬顶。这两种劲在劲路上非常接近,故在这里将两劲合为“沾粘劲”。沾粘劲总起来讲就是“不丢不顶”。
沾粘劲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内劲,不掌握沾粘劲,就不知道太极拳的真意。初练沾粘劲必须有高明的老师带着从推手练起。初练时,两手像木棍不知所以然;受明师指点,久而久之,逐渐由手而臂、而胸、而背,以至周身皮肤感觉灵敏。皮肤感觉灵敏就是沾粘劲的进展,当沾粘劲练成,与人交手就可将对手吸住为我所制。练习此劲有相当程度之后,皮肤上便生有似云似雾的一层气,功夫越深,气层越厚,面积越大。这种气眼看不到,鼻闻不着。只能自我感觉或者是有同样功夫的人互相感觉,这种训练方式,在杨式太极拳老拳谱中称之为“知觉运动”。
二、听劲
听劲的听,在这里不是用耳朵听,而是凭借皮肤的知觉反映能力来判断对方的劲路,这是太极拳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术语。听劲是太极拳推手训练的关键环节。在练听劲之前,必须先练好沾粘劲,做到“不丢不顶”,“沾粘连随”。丢了,无法听;顶了,听不准。只有掌握了沾粘劲后,在明师的指导下,以推手为手段,平心静气,全身放松,敛气凝神,用知觉加思索去练习听劲。只有坚持锻炼,逐步“听”准对方劲路的大小、方向、刚柔、虚实,才能提高自己听劲的灵敏度,应付对方动作中每一瞬间的变化。
三、懂劲
懂劲,懂就是知道了,明白了。所谓懂劲,本身并不是一种劲路,而是在“粘粘劲”和“听劲”的基础上,进而增进理解和应付对方劲路的能力。拳论云:“由着熟而渐至懂劲”。懂劲的基础,就是明白阴阳相互转化和五行相生相克之原理。你刚我柔,你柔我刚;你实我虚,你虚我实;“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实践虽变化万端,总是阴阳一理。
懂劲是由听劲而来,劲只能听懂,但并不一定能够运用,必须有明师口授与自己结合实际去研究,方可明白其中道理。比如,对方来的是挤劲,当自己听懂后随即用按劲去破其功;如果对方用的是按劲,自己应马上走化扌履之。懂劲就是明规矩。按规矩练。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四、走劲
走劲,就是走避对方的来劲。与人交手,手部一感觉彼来的劲大,我随即变虚,避其重力不与之抵抗,使彼处处落空,毫不得力。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走劲是由懂劲而来,只有懂劲才能遇大劲不抵抗而走避,走劲必须用腰腿来变化,不能只靠两臂划来划去。
五、化劲
化劲,就是化解对方的来劲,或者破解掉对方的招势。比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随即用右手腕接住;同时,用腰带动手臂,向对方来劲的横向加力,将对方手臂引到我的侧面,使其来劲落空。
化劲是由沾粘劲和走劲而来。掌握了沾粘劲后略加 劲,将对方的来劲改变方向就是化劲。化劲的目的在于避实就虚,变被动为主动,使我顺人背。“顺”就是得机得势,占主动;“背”就是失去了稳定而被困,不得劲,失去了进攻得能力。
六、引劲
引劲,就是引动对方或将对方的来劲引到我所需要的劲路上去。所谓引动对方,就是在对方旧劲已尽,新劲为生之际,先发制人。比如,对方用右拳向我面部击来,我用右腕部接随之向右侧化。当对方的来力落空而新的招式还没有生成时,我左手按其右肘,右手按其右腕,对方就会扌履我右臂,我不可硬往回拉,要依然随之,但我随之的同时却横向逼近对方的胸腹部,使其扌履劲落空不顺,此为之引。我逐用挤势、靠势皆可击之。
又如:对方先用右手向我胸部或面部击来,我随即起右小臂向上 架将其来劲向上引起;同时,我起左手向对方胸部或肋部击去。
引劲是区于化劲和拿劲之间。引劲由化劲而生,引劲可生拿劲。也就是说,没有化劲就没有引劲,没有引劲就没有拿劲。
七、拿劲
拿劲,就是控制住对方的腕、肘、肩等活关节处,否则就会被对方化脱掉。拿劲必须在引劲的基础上,造成我顺人背之势的时候为拿,要注意步法、身法和方位的配合;同时,也要注意将拿和拿劲区分开来,拿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抓拿,拿是指抓筋拿脉而言,和拿劲是两回事,拿劲是太极拳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术语。
八、发劲
发劲,就是在造成我顺人背之势而拿住对方后发力,将对方抛出。发劲要全身完整一气,要“劲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发劲时,一定要敛气凝神,根据自己的要求,如想将对方向前发出,你的目光要向远处望,同时要发“咳”音;如想将对方发倒,你的目光就要向下看,同时要发“哈”音;如想将对方向高处抛,你的目光就要向上望,同时要发“哼”音。太极拳云:“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发劲属于太极拳之上乘功夫,一般两人推手要点到为止,不能轻易发人。
九、 劲
“ 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斤力,飘浮亦不难”。这是老拳谱对 劲的解释,意思是说, 劲要像大江流水,能够浮起载重的船只。周身的弹簧力犹如波浪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