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教学 > 太极技法 >> 浏览文章
练习太极推手之感悟
添加日期:2013-07-31     【字体: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太极拳,自然离不开太极推手的练习。本人认为太极推手是太极拳从练习拳架到实际运用的一个过渡。在练好拳架的基础上,逐步学练推手,可以更好的理解拳理和拳架中招式的用法,逐步懂得太极拳的听劲和懂劲,真正理解、履、挤、按、、、肘、靠八法和引、化、拿、发等劲的内涵。学练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推手练习和拳架练习都遵循一个拳理。练习拳架时“无人当有人”,练习推手时“有人当无人”。拳架中一招一势都能在推手中运用,推手中的一举一动都是拳架中一招一势。练不好拳架就不懂得推手,练不好推手,就不理解拳架,这是一个道理。因此拳架和推手遵循拳理。只要能正确理解拳理并运用到推手练习中,那么你也可以逐步成为一位推手高手。同样,再将太极推手中练习的听劲、懂劲、、履、挤、按、、、肘、靠八法和引、化、拿、发等劲的内涵回归到太极拳中,那么你就会逐步成为一位太极拳高手。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本人有几点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共勉,并且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太极拳讲究松、沉、柔,以柔制刚,绵里藏针。行拳过程中无不要求要做到“气沉丹田”,“虚灵顶劲”。在练习拳架中,只要有明师指点,细细揣摩,再加上自己孜孜不倦的习练,才可能做到。练习推手,也是如此。如果明白这些拳理,并加以运用,那么练习推手就更容易体会到这些要领的作用了。

比如要做到松。松,即不用拙力,不僵不顶。能松,则能听懂对方的劲点,然后能应对,如果做不到松,则听不懂对方的劲点,听不懂那么就不能应对,也不能引化,更谈不上拿发。松在这里有双层涵义,能松则能听懂对方,巧妙应对,而另一层涵义就是自己能松,对方就不容易听懂自己的劲点,这就是谁用力谁就会容易将弱点暴露给对方,就会受制于人。因此,在推手练习中切忌用拙力,用拙力则为硬顶,那跟较劲没什么区别,较劲就不叫太极推手。

“沉”,首先要“气沉丹田”,同时还要“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坠”、“松”、“落”都是指“沉”而言,所以在推手中要身体无处不沉。只有沉底盘才能稳固,发人才可以放的远,而且也不容易被人所发。能“气沉丹田”则自然能做到“虚灵顶劲”,下沉上虚,一阴一阳,才为太极。能做到沉,则双脚好似扎根于脚下的土地,任其来推,我自岿然不动。

“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术”,这里的“绵”即为“柔”,在太极推手中,柔即为“粘连黏随”之术。“不丢不顶”,随对方的力而走,即为化。而绵里藏的“针”即为“发”,能以粘连黏随之术来化,而后发,这就叫“绵里藏针”。如果做不“柔”,那就谈不上随,不能舍己从人,只能顶,顶则滞,滞则背,从而被人所制。

老师说,太极推手中,无所谓高手和低手,只有正确掌握太极拳拳理,掌握“阴阳是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推手中,再多加练习,能听,能懂,能引、能化、能松,能沉,能柔,那么你就是推手的高手。

(作者系:邯郸市太极拳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武术四段、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太极文化研修中心(邯郸)太极拳教练员、广厦社区太极拳辅导站站长)

logo地址:/image/logo.gif
本站logo
版权所有:邯郸太极网     技术支持:博云网络
太极拳学会电话:15530082959
太极拳学会邮箱:hdtjw2017@163.com
冀ICP备2021020991号-1 

太极QQ群:95657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