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明/文
《杨式85势传统太极拳》分“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两个套路,长期以来,社会上总会出现会练“虚腿拳架”的拳友说“实腿拳架”不对,“实腿拳架”容易损伤膝关节,或者干脆说杨式传统太极拳根本就没有“实腿拳架”这个套路。但会练“实腿拳架”的拳友却说“虚腿拳架”不对,“虚腿拳架”容易损伤膝关节,“虚腿拳架”是建国后国家体委创编的“简化太极拳”。
首先说杨式传统太极拳有没有“实腿拳架”,这个问题很简单,杨澄甫先生在1931年撰写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1934年撰写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都是《杨式传统太极拳》“实腿拳架”,杨澄甫先生不可能用一个没有的套路去著书立说,只能说会练“虚腿拳架”的拳友没有全面了解杨式太极拳而已。
再来说杨式传统太极拳有没有“虚腿拳架”,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杨澄甫先生在1929年参与我国官方主持编纂的第一本太极拳教材,即山东省国术馆编纂出版的《太极拳讲义》就是杨式太极拳“虚腿拳架”。杨澄甫先生的长子杨振铭也是练的杨式太极拳“虚腿拳架”,不能说杨澄甫先生教自己儿子一个假的拳架,教徒弟教一个真的拳架吧,这也只能说会练“实腿拳架”的拳友也没有全面了解杨式太极拳而已。
最后,谈一下“虚腿拳架”是不是建国后国家体委创编的“简化太极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说法。杨澄甫先生长子杨振铭,字守中(1910-1985),自(1925年)15岁就开始助父教拳,其主要教授的就是杨式太极拳“虚腿拳架”。1949年建国,杨振铭总不能在建国后学得国家体委创编的“简化太极拳”再回到1925年去教杨式太极拳“虚腿拳架”的吧。
即然“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都有,那应该先练“虚腿拳架”,还是先练“实腿拳架”呢?时长会有些拳友问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又很难回答。因为有的人只会“虚腿拳架”而不会“实腿拳架”,也有的人只会“实腿拳架”而不会“虚腿拳架”的,他们又全靠自己掌握的这套拳。所以,我便总是回避这个问题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提问题的人自己回去回答这个问题吧。假如你只是为了健身,就没有必要提问这个问题,因为“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都能起到同样的健身效果。假如你是杨式太极拳传人也没有必要去否定或者贬低另一种拳架。
我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太极文化研修中心、邯郸广播电视大学、邯郸市老年大学教授太极拳是按照先教《杨式85势传统太极拳》 “虚腿拳架”,在大家基本能练到“周身一家”时再教《杨式85势传统太极拳》的“实腿拳架”。
《杨式85势传统太极拳》“虚腿拳架”和“实腿拳架”的动作顺序与名称完全相同,其“八门五步”、“四正四隅”、“四星八线”、“四平两准”要领也完全相同。不同处就是“虚腿拳架”主要是练《十三势行工法》中的《裆劲行工法》;“实腿拳架”主要是练《十三势行工法》中的《顶劲行工法》,再就是“虚腿拳架”比“实腿拳架”多出60多个“走裆”动作。所以,“虚腿拳架”练一遍一般在二十二三分钟左右,“实腿拳架”练一遍一般在十六七分钟左右。
在教拳过程中,很多学员是各社区太极拳辅导站的站长和教练员,还有一些是杨式太极拳传人,这样就不可避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杨式太极拳“揽雀尾”的“左掤”是一步到位,还是把“左掤”分成先弓步,然后再转腰“左掤”两步完成?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先做弓步“左挤”,然后两手再分开变为“左掤”两步完成?“左打虎”是朝正北?还是朝西北角?“右打虎”是朝正东?还是朝东南角?还是朝正南等问题。遇到这些问题我一般只讲《杨式太极拳老拳谱》中的拳理拳法,或讲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中的练法,或用前辈的视频做一说明。
杨澄甫在《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揽雀尾”“左掤”“弓步”“左掤”同时到位,谓“一到俱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观傅钟文先生视频也为“弓步”“左掤”同时到位。
杨澄甫在《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左打虎”是面向正北,观傅钟文先生视频“左打虎”也为面向正北。
杨澄甫在《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右打虎”是面向正东,观傅钟文先生视频“右打虎”也为面向正东。
本文先对《杨式85势传统太极拳》“揽雀尾”“左掤”和“左右打虎”的练法做一说明,其他问题另文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