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太极拳学会 > 学会新闻 >> 浏览文章
武氏故居重修缮,太极传人游古城
添加日期:2005-09-06     【字体:  

――纪念为武禹襄、李亦、郝为真、李圣端四代太极拳宗师塑像,立碑五周年
作者  庞大明

    今年10月15日,是为武禹襄、李亦、郝为真、李圣端四代太极拳宗师塑像、立碑五周年的纪念日,我正准备再到武禹襄故居看看,写篇纪念性的文章,以示缅怀这四代宗师对太极拳发展所做的贡献,同时对美国国家精武总会的捐资和在施工中所有做出过贡献的人们予以赞扬,让人们了解他们所做的无私贡献。于此同时永年的拳友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说,县政府筹措巨资正在对武禹襄故居进行修缮,邀请我到古城参观。并且说有人在武禹襄等四通碑上私自刻上了他们的名字,这更加重了我再访武禹襄故居的必要。正巧香港中华太极拳道学会会长、《太极雅集》杂志主编陈剑聪先生通过"邯郸太极网"联系到我,要来邯郸专程与我会面,并向我约稿,得知我最近要到杨式、武式太极拳发源地永年古城走访,便约我等他来邯后一道去永年广府。
  7月17日晚,陈剑聪一行俩人抵达邯郸,下榻在派丽斯宾馆。18日上午邯郸市太极拳学会会长庞大明先生,秘书长刘军先生,副书长郝端科先生等人与香港中华太极拳道学会、香港《太极雅集》杂志与邯郸市太极拳学会、《邯郸太极网》的合作进行了友好磋商,达成了共识。中午由邯郸市太极拳学会设宴欢迎陈剑聪先生的来访。下午由邯郸市太极拳学会名誉会长翟金录先生邀请陈剑聪先生参观了他个人的收藏展厅,并设晚宴为其接风。晚上在庞大明先生的安排下,对杨班侯的玄外孙田为民先生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田先生除介绍其家传太极拳的特点,杨班侯轶事和他本人练太极拳之外,还展示了三幅杨班侯家人的珍贵照片和家里传下来的杨班侯与其两位夫人的牌位。牌位上记载着杨班侯准确的生卒年月和在清朝军营所任官衔,可谓珍贵的历史资料。
  18日,邯郸市太极拳学会副会长郭江先生安排一辆车,在会长庞大明先生的陪同下,几位太极拳传人直奔杨式、武式太极拳发祥地――永年广府古城。
  汽车离古城还很远就看到城陴高耸,幽雅古朴,护城河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条晶莹玉带,紧紧环绕着古城,护城河外一望无边的芦苇,被风一吹婆娑起伏,好似一条碧绿的丝纱悬系在古城周围,飘飘荡荡,好派水乡风光。
  我正陶醉在这风景如画的美景中,汽车突然停下,把我惊醒,朝窗外一看,已到杨禄禅故居的广场,见到事先约好在此等候已久的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韩会明先生,韩先生推开杨禄禅故居大门,将我们一行几人迎了进去。
  韩会明先生已逾耄耋之年,系杨班候隔代弟子,由于自幼跟李万成先生习练太极拳,至今耳聪目明,体魄健壮,他待人亲切备致,一面领我们逐屋参观,一面讲解杨禄禅学拳和杨班候练拳的故事,还不时地给我们演示班侯拳架,尽管时间仓促,但同样让我们大饱眼福,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告别了韩老先生。
  汽车驶进永年古城竞直北上,来到"太和堂"药店,提起"太和堂"药店,人们感觉陌生的多,但谈起太极拳的发展史,你就不得不了解"太和堂"药店的历史,因为"太和堂"药店是杨式、武式太极拳形成的摇篮,是太极拳传于全国,走向世界的起点。
当汽车停下,我即叩响"太和堂"药店的大门。
  陈萍先生已82高龄,系陈氏太极拳第18代传人,"太和堂"药店第7代传人,他眼不花,背不驼,说起话来铿锵悦耳。由于自幼受环境的熏陶,他不仅对陈式太极拳有较深造诣,对中药的药理药性那更是了如指掌。他还是黄浦军校的第18期党员,文才出众,真可谓文武兼备,尤其谈到"太和堂"药店的历史和杨式、武式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陈萍先生待人平和,我与先生交往笃厚,可谓忘年之交。我学陈式太极拳还是先生做保推荐到陈家沟去的。因而我们之间的交谈异常和谐亲切。我说明带陈剑聪先生的来意之后,他便首先介绍了"太和堂"药店的历史,接着详细的讲述了杨禄禅与"太和堂"药店的关系,杨禄禅是怎样到陈家沟学拳的,又怎样会到北京授拳,讲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然后又介绍了武禹襄与"太和堂"药店的关系,怎样推荐武禹襄与陈清萍学拳,真让我们大开了眼界,揭开了很多不解之秘。
  当陈萍先生知晓我们还得拜访贾志祥老先生和参观武禹襄故居时,才依依不舍的与我们握手道别。
      拜别了陈萍先生,我们又到广府南街拜访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贾志祥老先生。
  贾志祥老先生是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李万成前辈(杨班侯的徒弟)的关门弟子,今年89岁高龄,退休在家,是邯郸市太极拳学会名誉会长,虽已年逾耄耋,依然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耳聪目明,步履轻盈。至今他仍然能在八仙桌上练太极拳小架;练起太极拳中架仍是游刃有余,进退自如,旋转轻灵,形如狸猫捕鼠,姿态轻柔,神色自然,其功底之深厚,拳艺之高强,于此可窥一斑。
  贾老先生非常健谈,给我们练完拳架,又从杨禄禅学拳,杨班侯打擂,李万成授徒一直讲到目前班侯太极拳系列拳架的发展。
  午饭后,我们辞别贾老先生,直奔武式太极拳鼻祖武禹襄的故居。
       走进武禹襄的故居,我们首先见到林立的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工人有的正在雕梁画柱,有的在油漆高大的门窗,有的在整修房顶瓦口,有的在抹炭砌墙。地面上更是热闹非常,有的工人在拉着大截锯,有的在操作着电锯、电刨,有的敲击着砖、石,铺设地面,砌着台阶。那截锯声,电锯声,电刨声,声声悦耳,再加上敲击砖石声、更象专门为迎接我们的到来所举行的交响乐文艺晚会。还有的工人扛着木料,抬着炭土,搬着砖石,进进出出,忙个不停,与我前五年带美国国家精武总会代表团来访时那荒凉的景象有着戏剧性的反差。
  我们绕过脚手架,跃过砖石木料,竟直来到武禹襄先生汉白玉雕像前,一字排列,恭恭敬敬的三鞠躬。
  礼毕,院里的各种声音都静了下来,我诧异地抬头向四周望望,见工人们手中的活都停了下来,好奇地再看着我们。给前辈行礼,这有什么好奇地?我正在纳闷儿,突然有人喊我的名字,哎!有几个在这儿干活的拳友认出了我,他们边打招呼边向我走来,他们得知我的来意,便非常感兴趣的向我打听起立碑和塑像时所发生的有趣故事,与我同行的几人看他们问起立碑、塑像中还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便也急不可待地追问起给四位前辈立碑、塑像的事。
  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便从开始筹划、设计、施工到揭幕典礼一一地讲给他们听。
那是在1999年秋天,美国国家精武总会会长王国强先生率团来邯郸拜访。我陪同他们参观武禹襄的故居。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武禹襄故居,那荒草丛生的院落把他们惊呆了,看,轿房顶塌陷,左右两厢房顶漏天,推开正房屋门,迎面扑来的就是熏鼻的霉味,走进去除了阴暗潮湿之外,空当当地什么也没有。让人参观后没有一丝享受和快乐感,除了有些凄凉与酸楚之外就是压抑。20多名美国朋友的表情都带有几分诧异,在回宾馆的路上40多分钟,车内静悄悄,没有一个人说话。尽管都没有讲话,但大家心里想的什么谁都明白。
  回到宾馆我和国强先生就讨论起来,要为武禹襄故居做点贡献。以后不要让人进去参观后光看杂草丛生的院落和破旧的房屋,要给武禹襄故居增加些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纪念意义的观光亮点。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给武禹襄,李亦、郝为真、李圣端四代武式太极拳宗师立碑、塑像,我负责跑办手续,碑、像的设计工作。恩师吴文翰先生为四代宗师撰写碑文。国强先生负责回国后筹措资金。
   因武禹襄故居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所以在文物区域内即便是立碑、塑像也必须得到文物管理部门论证后批准,才可施工。于是我数次往返在邯郸、永年、广府之间跑办审批手续(跑办手续过程的有趣故事另文详叙)。
  得到文物管理部门的批准后,我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设计构思武禹襄、李亦、郝为真、李圣端四代武式太极拳宗师的石碑和塑像结构。
  对石碑、塑像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本着石碑、塑像、故居建筑要有机的将其融为一体,不能为立碑而立碑,为塑像而塑像,要整体考虑,这首先得在石碑和塑像的结构上下功夫,使之既有纪念意义,又有艺术价值;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使其真正成为武禹襄故居旅游观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石碑、塑像融为一体,石碑是塑像的基座,塑像点缀着石碑,碑中有像,像中有碑,碑像相融,和谐有章。
   武禹襄的碑像座落在故居大殿中央,这样一进武禹襄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殿门头上《武禹襄故居》的大匾额,匾额下就是碑像,这样使大殿、像、碑三位一体,和诣有秩。碑像坐北朝南,顺乎南为阳,北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的太极阴阳之理。
   武禹襄碑像的结构是,上面是汉白玉半身塑像,下面碑身是墨玉黑石,上白象征阳,下黑象征阴,黑白两仪,是谓太极,碑身四正面是前南、后北、左东、右西,即坎、离、兑、震四正,四角为巽、乾、坤、艮四隅,四正四隅谓之八卦,碑座以毛石砌基,上凸5公分,象征五行。说明太极拳是由阴阳、五行、八卦组成。
  武禹襄生于1812年,故设计碑座总高度为1812毫米。去世于1880年,碑长为1880毫米(188公分)。188公分是指2000年立碑、塑像之时,是武禹襄诞辰188周年。武禹襄享年69岁,故塑像高为69公分,用碑、像的尺寸书写出了武禹襄的简历。
为使武式太极拳第二、三、四代传人与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有所区别,碑像的结构和高度完全相同,石碑的长度缩短了28公分,为160公分长。6代表六六大顺之意,160公分即寓一帆风顺,说明武式太极拳代代相传,一帆风顺。
   李亦、郝为真分别为武式太极拳第二代、第三代传人,他们的碑像坐落在武禹襄故居的二进院正房前两棵石榴树下,第四代传人李圣端的碑像坐落在故居的一进院的东厢房门前,象征着武式太极拳传人代代向外延伸。
  四代太极宗师塑像和石碑是由多次参与国家级石雕工程的曲阳县石雕艺人雕刻。
   由于每个碑近3 吨重,四通碑,四尊像,运输的车辆较大,到永年古城,街道过于狭窄,车无法调头拐弯,运不到武禹襄的故居,经反复研究磋商,只有将塑像、石碑卸到靠近故居的大道上,由此往故居搬运所发生的费用厂家不再负担。这种情况是事先所没有预料到的,同时也不在预算之中。怎样往故居搬运,这不但是个技术上的问题,同时搬运的这部分资金问题也同时显现出来,邯郸市社科所副所长唐品阳先生得知工程所遇到的困难,便主动与我联系,经磋商搬运石碑、塑像的技术问题与人员、设备及运输工具由其胞弟唐品纯先生在邯郸市的个人公司提供友情帮助,工人的用餐费用由笔者负担。15名工人经过7天的紧张有序的工作,终于使四通碑,四尊像安全的、保质保量的如期竣工。(有关立碑中所发生鲜为人知的故事另文详叙)。
  迄今为至,在武术界同时立四通碑、塑四尊像只此一举,由此可见工程之意义,操作之难度。
  在此对在立碑过程中所提供无私帮助的唐品阳先生、唐品纯先生致以诚至的感谢。
  2000年10月15日如期为武禹襄、李亦、郝为真、李圣端四代武式太极拳宗师的石碑与塑像落成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参加揭幕剪彩仪式的有邯郸市人大副主任宋文汇,永年县文体局局长王光照,永年县广府镇副镇长郭立山,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吴文翰,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秘书长庞大明,美国国家精武总会会长王国强。美国国家精武总会派了24人组成的代表团专程前来参加揭幕仪式。参加揭幕仪式的还有武禹襄等四代宗师的后裔和数百名国内外武式太极拳传人。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邯郸电视台、《武魂》杂志、燕赵都市报、《太极通览》杂志、《太极》杂志都对这次活动作了相关报道。
  我手机的铃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因明天陈剑聪先生就要完成这次访问。电话是邯郸市太极拳学会副会长郭江先生催我们回邯参加欢送陈剑聪先生的宴会。听说我们马上要走,有几位工人指着碑上的名字说,前一段时间有人在碑上刻名字,问我是否知道,是否把这些名字锻掉。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怎样想的,为保持碑的完整,清洁,不要锻的乱七八糟,留下他们的名字,自有后人评说,说完我们握手告别,坐车迎着彤红的晚霞离开了这美丽的古城。

logo地址:/image/logo.gif
本站logo
版权所有:邯郸太极网     技术支持:博云网络
太极拳学会电话:15530082959
太极拳学会邮箱:hdtjw2017@163.com
冀ICP备2021020991号-1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25号

太极QQ群:95657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