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武术纵横 >> 浏览文章
闲话太极拳创始人与偶像崇拜
添加日期:2014-01-27     【字体:  

作者 唐才良   
   

   几十年来,关于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谁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似乎未有定论。
    一,“创始人”或“源流”必须是历史事实。
    讨论“创始人”、“源流”是求实求真,这需要有足够实在的证据去证明。可惜的是,迄今为止辩论双方,即“陈王庭创拳说”和“张三丰创拳说”,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打的是情绪仗、糊涂仗。
    以唐豪、顾留馨先生为代表“陈王庭创太极拳”的一派,有人认为论据不太充分。笔者赞同于志钧先生反驳用的逻辑:即陈氏家谱上说陈王庭“闷时造拳”,并没有明确说明陈王庭“造”的一定是“太极拳”,也可能是造的是“太祖拳”、“红拳 ”之类。所以,光凭“造拳”两字是不足以证明陈王庭创造了太极拳。
    以吴图南、徐致一先生等人为代表的“张三丰创拳”派,其实他们的证据更是不可靠。因为,学术界对“张三丰”或“张三峰”是否一人,他究竟是哪个年代、是什么地方的人都没能搞清楚,光凭传说来确定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是缺乏说服力。而且,也用于志钧的逻辑来反驳他自己:王征南说张三丰“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及旦,厥以单丁杀贼百余人”,暂且不考究王征南是怎么能知道张三丰晚上做什么梦。而张三丰夜梦玄帝授拳法,这玄帝授给张三丰的是什么拳法?也没有明确说明授的是“太极拳”。所以说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也是虚幻的、苍白无力的。另外,既然是“夜梦玄帝授拳法”,那么,武当拳的发明人、创始人应该是“玄帝”,而不是张三丰。张三丰充其量只是个传拳者!
    总之,要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讲,如果硬要设立一个太极拳创始人,从理论角度上推应该是老子,或者是王宗岳,从实践上排就是杨露禅、武禹襄,无论如何是派不上张三丰的。
    唐豪、顾留馨认为太极拳出自陈家沟,是陈王庭创拳,可能是基于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拳十八载”这一历史推论而出,因而去陈家沟寻找印证。他们的逻辑是:杨露禅的拳是太极拳,杨露禅的拳是向陈家沟学来的,那么,陈家沟是拳就是太极拳了。这一推论是否严密、能否成立,学术界是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为什么不能超越老师去创新?历史上杨露禅是向陈沟学过拳的,但他学的拳并不叫太极拳。而且杨露禅为什么不能在陈沟拳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再创造,以致超越陈沟拳产生出新的拳种――太极拳?但不管怎么说,唐、顾的观点,相比于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人这一说,离开历史事实更近一些。
    笔者以为,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说,杨露禅赴京教拳后才明确有“太极拳”的说法,才有看得见摸得到的太极拳,所以说,现代太极拳始于杨露禅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不象其它传说中的“太极拳”,它们究竟是怎么个模样谁都说不清楚。另外杨露禅的拳与陈王庭的是否一样等问题都要搞清楚。所以,笔者认为是陈王庭或是张三丰创造了太极拳的争论都可暂停。我们可以先把能确定的事实肯定下来,也就是说:现代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杨露禅。至于说有其他什么人创造了太极拳,可有待历史学家去慢慢考证研究,待有了充分的历史资料来证明太极拳是另外某个人创造的,到那时我们再承认也不迟。
    二,张三丰是一种文化现象,并非真实的历史事实。
    笔者少年时读《三国演义》,对半人半仙的诸葛亮佩服得不得了。历史老师却告诉我,《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与《三国志》里记载的诸葛亮不完全是一样的。老师的话听来有点扫兴,但他让我懂得文学描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中国小说中要描写一个超越常人的人,常见的手法有:把这个人的外貌写得怪怪的,要么他的饭量特别大,一次可吃几斗米;要么行为乖张,行踪飘忽,而且要与神仙搭界。张三丰吃饭无常,其外貌是驼背,胡子乱糟糟,浑身邋邋遢遢,简直与流浪的精神病人没有什么两样,很符合超人的条件。加上“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以单丁杀贼百余”,又与神仙攀上了关系,而且杀人厉害,所以显得尤为特别,自然成了偶像。这样的例子中国小说中比比皆是,如程咬金梦中有神仙老头教他三斧头;宋江躲避追杀,逃到庙里,做梦中九天玄女授他天书;黎山老母教授的徒弟仙法,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这种神妖鬼怪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描写的东西毕竟与真实历史是两码事。
    张三丰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现象,并不是历史的真实。这里要提醒的是,传统文化并不完全等于先进文化,里面也有杂质、糟粕,有些东西如象神仙鬼怪之类的东西,我们可以宽容看待它们,但我们在研究太极拳时,务必留一分清醒。
顾留馨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破除迷信、提倡科学的时代。因此,他不迷信神仙附会,否定半人半仙的张三丰,提出陈王庭创拳说,尽管资料不足而有缺陷,但将其上纲为极左路线的代表人物是很过分的。而且那时有谁跳出来坚持张三丰创太极拳?共产党员宣传无神论责无旁贷,在当时、在现在、在今后都是责任所在,没有什么极左可言!就如同那个时代反对封建迷信,使测字算命几乎绝迹。而如今,社会宽松宗教信仰自由,于是封建迷信的沉渣又重新泛起,测字算命又有抬头。我们不能由此说过去的反对封建迷信是错的、极左的。
    笔者赞同于志钧下面的说法,他在《中国传统武术史》p.310中承认:“在古时,要想扩大影响,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寻找一个偶像,神化他,成为崇拜者。太极拳大约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创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太极拳归入内家拳,张三丰顺理成章成了太极拳的崇拜偶像。”“一个崇拜偶像,不一定是历史事实,”“崇拜偶像是越‘神’越好,不怕‘神’而怕不‘神’。”
    于志钧“坦白”地承认了张三丰只是个崇拜的偶像,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于志钧的这些话也暴露了“张三丰创拳说”的底气不足,这也等于承认了张三丰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诡异的是,于志钧明知张三丰不是历史事实、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却硬是抬出张三丰作为太极拳的创始人,去讨伐唐豪、顾留馨,这不是存心忽悠人吗?其动机十分可疑。
    三,太极拳并不需要偶像!
    于志钧在《中国传统武术史》p.310中特别强调“太极拳必须寻找一位崇拜偶像”,他甚至提出偶像崇拜的四条条件:“第一要有传奇性,第二要有足够的众体支持,第三要有实质性内容,第四要有文化内涵”。“张三丰具备这四个条件,所以成了崇拜偶像”。
    笔者不禁要问:太极拳为什么必须寻找一位崇拜偶像?没有张三丰做偶像,太极拳就不行了吗?显然,于志钧的论点是十分荒谬的。再说张三丰符合偶像的条件吗?单是“众体支持”这一条,张三丰也是不合格的。试问成千上万、甚至数以亿计的太极拳爱好者,他们有多少人知道张三丰?难道都是为了崇拜张三丰才来学太极拳的吗?张三丰只是少数人在鼓噪罢了,跟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有什么关系?
    太极拳要找神仙张三丰来做偶像,这是时代的悲哀,与创拳者不自信造成的。于志钧说过:“在古时,要想扩大影响,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寻找一个偶像,神化他,成为崇拜者。太极拳大约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创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太极拳归入内家拳,张三丰顺理成章成了太极拳的崇拜偶像。”于先生这话说对了。中国封建社会总体上是反对创新的,“祖宗之法不可变”深深地束缚着每个人。学生只能传承不能创新,否则就是“欺师灭祖”。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力下,而且,当年中国还没有专利权这种的观念,杨露禅到了京城创造了现代太极拳,却不敢自豪地宣布自己是太极拳创始人,一定要编些故事,将发明权拱手相让给张三丰。是杨露禅的不自信,才便宜了张三丰!也让后人费了不少口舌。
    艺人崇拜偶像其实也是时代的悲哀,因为在封建社会,江湖艺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为了保持尊严,须“傍大款”“攀高亲”,攀个神仙老爷更好,多些安全感。如旧社会的戏子是被人瞧不起的,他们抬出唐明皇做祖师爷,攀上皇帝做靠山,脸上多了些光彩。评弹行业的找三皇太爷做祖师爷,定正月廿四为祖师爷的诞辰,仪式隆重得很,使艺人十分有面子。相声这个行业,存在仅百年,却找出个汉代的东方朔来做创始人,向前推了二千年。这种寻找偶像的现象,无非是想抬高自己行业的社会地位,即使提高不了地位,也可有些心理慰籍。武术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张三丰更是这种文化的产物
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新社会艺人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演员成为粉丝追捧的对象,不少演员当上人大或政协的代表,再也不必请唐明皇来为他们站台。现在不少相声界的朋友,并不知道他们的祖师爷是谁,这并不妨害他们把相声说好。同样的道理,练拳的人社会地位提高了,不再是走江湖卖艺混饭的拳师。而且太极拳早已深入人心,我们为什么还要抬出张三丰来贴金壮胆?不客气的说,现在再要寻找张三丰来做太极拳的偶像,这是一种时代的逆动与文明的倒退!
    四,太极拳不需要崇拜,需要理智!
    于志钧也说:“说起‘崇拜’就是主观,崇拜一个偶像,就把一切‘桂冠’都往偶像头上扣,不问这是不是事实”(p.310)。于志钧这话说得很好,可惜的是,他是实用主义者,他有双重标准。他只准自己搞崇拜,对张三丰顶礼膜拜,却不许顾留馨说陈王庭创拳。
    崇拜往往是感情的,非理性的。过度崇拜发展成宗派与宗教,张三丰成了宗教式人物。崇拜一旦进入宗教状态,就更排斥理性,产生狂热。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争论,对太极拳研究是有害的。这些年来,关于太极拳源流的讨论,以及对顾留馨的批评,大都被情绪所左右,沦为宗派的争吵,实在让人生厌。
    世界上因崇拜而引发宗教报复,大的发动宗教战争,小的则发生无数杀戮事件。国外有位诗人被认为亵辱了真主,宗教势力宣布国际通辑,随时可以击杀。唐豪、顾留馨的陈王庭创拳说,触动了传统文化中落后的一面,触动了张三丰崇拜者的神经,因此也必然会遭到宗教式的报复。于志钧在p.324中断言:“恐怕今后只要有太极拳留传,批顾氏就不会停止”,就是这种宗派情绪的反映。
    进入商品经济的这些年,人们发现有些名号就是吸金机,如“武大郎烧饼”、“西门庆故里”“曹操墓地”等都可带来的经济收益。太极拳发祥地更是块金字招牌,“陈王庭”、“张三丰”都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稀有资源。于是一山一沟为争太极拳创始人的名号又重燃烽火。陈家沟在“册封”为发祥地后,他们以土豪的方法来炫耀抢注成功。传说在陈家沟安放一尊杨露禅下跪的塑像,甚至还要树立什么杨露禅卖身为奴的纪念碑,这种无知愚蠢的行为激起了不少太极拳人士的不满。本来么,没有杨家传拳,那有陈沟的今天!有些学者就把这种愤怒发泄到“陈王庭造拳”的始作俑者唐豪、顾留馨身上。似乎只有打倒陈王庭,才能解放张三丰;打倒顾留馨,才能夺回太极拳的话语权,于是一些人对顾留馨进行宗教式的“追杀”。纵观这些年来,对顾留馨的批判早已不是纯粹的学术争论,而是夹杂了争夺利益以及宗派情绪的一种发泄。
    五,太极拳研究需要诚实的态度。
    笔者不欣赏于志钧先生研究历史的态度。于志钧为了彻底否定陈家沟造太极拳,甚至不惜“株连”杨氏太极拳。他把吴氏太极拳承传于杨氏太极拳的历史也给篡改掉了。《武术史》p.324,他把自己说成是“宋氏太极拳的传人”。吴图南、于志钧也从吴式太极拳传人变成了宋氏太极功的传人,于志钧是这样介绍的:“我九岁开始习武,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同年拜我国著名太极拳家吴图南先生为师学习太极拳。图南先生师从吴鉴泉先生学太极拳,人们推崇曰‘吴氏太极拳’。”“鉴泉先生承父(全佑)学,后拜宋书铭先生为师学习宋氏太极功,深得奥妙。”“他们的太极拳就由杨氏改为宋氏。”
    那么,吴氏太极拳真的不是从杨家学来,而由“杨氏改为宋氏”,改成新门派“宋氏太极”的吗?请看徐致一先生是怎么讲的。1935年12月22日《徐致一关于太极拳派分问题复函田镇峰》:“不过兄说上海有一个吴派,我却不能不说明几句,吴(鉴泉)先生的功夫不够成派,及吴先生的成派,是不是公认的事实,我在此不想说它,我所要说明的,是吴先生常常对人说,他的太极拳是从杨家学来的,可见得吴先生自己没有称派的意思(至少没有表示)。至于吴先生的学生们,据我所晓得的,也没有说吴先生的太极拳与人不同,应该自己成一派的。学生中赞美吴先生功夫好的,却不能说没有,但说得过于离奇的也没有,如果外面有人说上海吴派,只能认为外界代吴先生造作派别,吴先生同他的学生们,都不应该负责的,兄说对不对?”
    从徐致一信中可以看出:吴家的拳“是从杨家学来的”;即使向宋书铭学了些东西,“也没有说吴先生的太极拳与人不同”,更谈不上“由杨氏改为宋氏”;而且更没有“宋氏太极功传人”的派别。笔者认为徐致一先生1935年的观点是客观的、也是可信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吴鉴泉谦虚谨慎,尊重师承的崇高品德。吴图南与学生于志钧,从吴鉴泉先生那里学了些功夫,就“灭祖”另立门派。他们没有学到吴鉴泉先生的谦虚诚实美德,实在可惜。
    吴图南不仅传承问题上不老实,他的年龄也是弄虚作假的。他的好友徐致一曾在信中向顾留馨揭露吴图南为拔高辈分虚报年龄的丑事。二水在《一多庐太极拳体悟录》p.142中公布他的考证结果,吴图南是1902出生,1989年1月死去,只活了87岁,不是105岁,虚报年龄17岁。吴图南的事只是眼前几十年的事,是很容易弄明白的,只要上图书馆查查资料就可以明白。象这样容易的事,于志钧为何不去做?于志钧对吴图南崇拜得盲了目,以至学会了吴图南的弄虚作假本领,以及只会批判他人的霸道作风。
    于志钧从学吴式太极拳,却对吴式太极拳承传的源流指鹿为马,弄出个宋氏太极来。他甚至对自己崇拜的老师年龄都搞不清。这样的学者,连自己眼皮底下的东西都搞不清楚,却奢谈千年或数百年前的张三丰,能靠谱吗?

                                                       2014-1/24

logo地址:/image/logo.gif
本站logo
版权所有:邯郸太极网     技术支持:博云网络
太极拳学会电话:15530082959
太极拳学会邮箱:hdtjw2017@163.com
冀ICP备2021020991号-1 冀公网安备13080202000725号

太极QQ群:95657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