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先生(1906~1999),原名赵武,字海元,号信心。他是杨澄甫二兄杨兆元的外孙,自幼得杨澄甫先师薪传,在杭州又与杨澄甫先师朝夕相处,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宗师。
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曾任杨虎城将军麾下战术教官、38军作战参谋、冯玉祥部独立第五旅上校参谋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因不愿打内战而离职闲居。解放后在西安专事传授杨式太极拳,兼授古文,桃李满门。生前任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黄埔同学会顾问、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1985年创办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1991年与台湾中华太极馆在西安成功地联合举办了“海峡两岸杨式太极拳交流大会”。著有《杨氏太极拳正宗》及拳论多篇,对杨家轶事之叙述,太极拳架及用法之详解,皆有独到之处,深受同道好评。他仙逝后,家乡永年为纪念其功德,在永年广府古城兴建了“赵斌太极园”作为永久纪念。原中国武协主席徐才为“赵斌太极园”主碑题词:“德高望重,永垂青史”。
先生待人谦诚和善,处事豁达大度。默默耕耘而不争,德高望重而无恃。身居陋室,知足常乐。尤其对祖国统一大业甚为关心。晚年有诗云:“八月中秋月倍明,青年转瞬成老翁。壮志未酬心不已,只盼统一庆太平。”
赵小斌先生(原名“小宾”),河北永年人,赵斌先生长子。1933年生于杭州,不久即赴镇江。其老舅杨澄甫亲自给他起乳名“吴生”(吴地所生)。 1958年陕西师大中文系毕业,分配至西安市五十八中任教,1993年退休。后又受聘于西安导游培训学院多年。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按照赵斌先生的设想,小斌幼斌两个儿子,一文一武,正好是个“斌”字。而小斌先生虽然以文为主,常与父亲斟词酌句,研究诗文。但他自青年时代也随父学拳练推手,把太极拳作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具有相当造诣。对于杨式太极拳源流轶事,亦有研究。赵斌先生逝世一周年时,撰写《赵斌与杨澄甫的亲缘拳情》一文,系统介绍了杨赵两家的关系和往来,被《武当》和《太极》杂志录用发表。他还在先父支持下撰写了电视剧本《杨无敌》。
赵幼斌先生,1950年农历2月15日生,河北永年人,赵斌先生次子。现任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会长。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七岁起,秉承父传,又得其老舅杨振基、振铎、振国,姑父傅锺文指点,继承了杨氏太极拳、剑、刀、杆、推手等技艺,四十年来,演练不辍。十六岁开始教拳,巡回于西安、深圳、香港、泰国等地,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的优秀代表之一。著有《杨氏太极拳真传》、《杨氏37式太极拳》、《杨氏28式太极拳》、《杨氏51式太极剑》等著作和配套光盘。发表论文多篇。兼任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理事会副秘书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泰国、新加坡、日本太极拳组织的荣誉主席和教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太极拳研究会等地太极拳组织的名誉会长或顾问。
其子赵亮(右图),亦继承家传,硕士毕业,已开始授拳,崭露头角。
王广麟先生,1942年农历7月24日生,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毕业,退休前为西安市政协委员、碑林区政协常委。现任碑林区旅游局特邀顾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委员,陕西省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副会长,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长于古文化研究,涉及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及陕西地域文化等诸多领域。曾应邀到中国闽南佛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地讲学。发表论著多种。
幼年习武,后为赵斌先生大弟子。以太极拳、春秋刀、玄一杖见长。曾长期协助赵斌老师授拳,1991年,积极参与了“海峡两岸杨式太极拳交流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2003年,在轰动全国的金庸先生“华山论剑”大型活动中,经过全国遴选,他以“中神通”身份荣登华山,并博得广大观众赞爱。
路迪民先生,1940年农历12月4日生,陕西咸阳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副会长。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赵斌先生拜门弟子,后又拜贾治祥老师学杨班侯小架太极拳。1984年开始授拳。1985年参与创建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1991年参与组织“海峡两岸杨式太极拳交流大会”。与赵斌、赵幼斌合著《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颇受同道赞誉。与赵增福合作,整理出版《武当赵堡大架太极拳》和《中国赵堡太极推手》。发表论文数十篇,对太极拳源流及原理有深入研究。受聘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太极》杂志特邀编委,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及西安交大、河北永年、邢台、保定等地太极拳组织的名誉会长或顾问。荣获《太极》2000年十佳文稿奖、《武当》优秀作者奖、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十一年回顾“功勋杯”等。